分校信息:【河北

57

圆梦河西走廊:穿越千年敦煌,云游万里丝路

作者:商帅商学院 上传时间: 2021-09-29 13:35:40

她绚烂而博大她深刻而悠远为期五天的敦煌游学之旅我们涉足苍茫大地,探寻古老遗产我们在游历中寻访文明在涉足中叩问历史汉塞之固若金汤,胡天之黄沙莽莽昔日边陲上的大国往事如在眼前。

王朝兴衰事尽在莫高窟

有着沙漠中的美术馆艺术与信仰的精神绿洲之称的莫高窟,壁画众多,丰神潇洒,灵动飘逸。

那尊东方蒙娜丽莎又曾惊艳多少人?

千年前的工匠们不辞艰辛,仅靠双手便能做出巧夺天工的传世之作。

千年后,站在壁画前的同学们都像在五胡十六国、隋唐、西夏、吐蕃的历史中穿梭往返,观想历史的兴衰,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8个经典代表洞窟+2个特级保护洞窟,洞窟内的壁画主要以唐代经变壁画为主,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

壁画不仅展现了古代时期画师的高超绘画技术,更反映出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今天,敦煌学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显学,而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敦煌学的研究重镇。

本次游学,我们也非常有幸聆听了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先生为我们讲述石窟构建,樊锦诗、常书鸿等一代代石窟供养人倾注心血背后的故事。

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鸣。在鸣沙山,伴着悠扬的驼铃声,骑上骆驼绕山而行。

目之所及,是无边广漠、夕阳照晚、是猎猎西风、湛湛苍穹。延绵不断的沙山,

成就敦煌之博大深邃;月牙泉置身谷地,经千年而不被黄沙掩埋,造就一方生命与奇迹。从这开始,同学们循着古时丝路,进入历史与心灵深处,追寻玄奘西行遗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

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戍守征战;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验证出关;又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

千秋举世的雄关,曾经历过多少金戈铁马,也有过多少风花雪夜。如今,唯有苍凉的隔壁,孤独的玉门,无尽的黄沙。江河依旧在,故事渐走远。

汉塞胡天锁阳城

清晨一大早同学们一起来到了距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锁阳城,本次瓜州行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瓜州文物局局长李宏伟全程带领同学们讲解,李局长带领大家前往唐代河西走廊最大的军事要塞之一——锁阳城。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唐玄奘去印度时就是从瓜州出发。茫茫戈壁滩上,一座废弃的孤城在胡天下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熙来攘往、车马喧嚣。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霍去病两战河西;从李广利伐大宛,到傅介子斩杀楼兰王;从陈汤灭郅支单于于康居,到班超出使西域,汉王朝前后用了两百年时间,历经多次征战,才彻底打通了西域,牢牢控制住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从古到今的历史地位无以估量,让我们也在李局长的讲述和启发下反思自身企业与行业环境、宏观环境的内在关系——主动与被动,生与死,全在领导者的格局与眼光之中。

告别锁阳城,我们来到了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榆林窟始建年代无文字可考,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

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区别在于莫高窟壁画以经变画为主,榆林窟则以说法图为主,绘画构图也有明显的不同,对比莫高壁画的密集,榆林窟部分壁画则有大面积的留白构图,比如著名的水月观音

嘉峪关雄浑伫立同学们依依惜别

从瓜州再往东驱车258公里,来到了明长城西段的终点——嘉峪关。从外城到瓮城,从角墩到敌楼,修建了168年的嘉峪关层层布防,处处机关。

修关之后,左宗棠、林则徐从这里走过;修关之前,张骞、霍去病从这里走过。回首过去嘉峪关承载了太多历史,但越是坚固的防御,越说明了明王朝在战略上的保守,即便是后来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被明朝统治者最终放弃了。由此,嘉峪关成为封建时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章。

茫茫戈壁滩,巍巍祁连山,精美的壁画,如生的泥塑,无名的开拓者和平凡而伟大的守护者,都让人难以忘怀。我们在嘉峪关依依惜别,每一次的分别都意味着再一次的重逢,莫高窟、阳关、锁阳城、嘉峪关,从西汉到五胡十六国,从盛唐到大明,商帅的学子们在遗址的层层夯土中,在五彩斑驳的壁画中,聆听着盛世领导力的最强音。

历史是未来最忠实的伴侣,这条曾经跨洲际最古老的丝路,不会只躺在这荒漠上被人遗忘。它必定还在地球上所有人对未来的企望与信念中。如果你静下心来,一定能从这条丝路上听到历史留下的雄浑凝重的回响。